《藥用精油學》推薦序

王升陽


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創產國際學院院長
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


「組繡紛紛炫女工,詩家於此欲途窮。語君白日飛升法,正在焚香聽雨中。」


古人稱「焚香,品茗,聽雨,賞雪,候月,酌酒,蒔花,尋幽,撫 琴」為九雅,美好的景物,好友為伴,焚「香」操琴,如此方能獲得優雅真趣!


嗅覺印象介於模糊曖昧的觸覺、味覺或豐富多元的視覺、聽覺之間。嗅覺薄膜是人體中央系統唯一與外界直接接觸的地方。其他的感應知覺全都始於視丘。嗅覺首先是在邊緣葉(limbic lobe)當中進行,這是大腦最古老部分之一,也是支配性慾與感情的所在。人類知道並運用芳香植物精油的歷史已有數千年,如雪松精油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芳香物質之一,Cedar是閃族語,意指精神的力量,還是閃族恆久信仰的象徵。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時,經常利用雪松精油來浸泡纏縛木乃伊之繃帶,它的香味類似檀香木的味道,常被作為寺廟中的焚香,也因此給人神秘的感覺。精油(essential oil)這個名詞是由「Quintessential oil」 縮寫而來。亞里士多德(Aristotelian)的認為物質是由四個元素組成,即火、空氣、土和水。而第五個元素(或精華)則是精神或生命力量。而精 油這個名詞已是每個人都認識,喜愛的一項物質,但是仔細想一下,精油到底是什麼?能夠清楚地講出來的人,還真的不多。


除了學術用書之外,在台灣大家可以找到為數不少有關精油的著作, 而大多數是外文的書籍。我在大學教的是天然物化學,研究的興趣是天然藥物的開發,我也在學校推廣教育課程中講授精油、芳香療法等課程。因此我必須大量閱讀有關精油的論文、書籍,但當研讀到中譯本精油的書時,總是忍不住拿起筆在上面更改翻譯的錯誤以及譯者對原文的誤解,這算是教授的職業病吧!幾個月前我收到源流學堂國際有限公司劉語婕執行長的信,語婕本身就是皮埃爾・法蘭貢博士(Dr. Pierre Franchomme)第一批在亞洲的學生,在她取得這本法蘭貢博士中文版權後,即展開翻譯的工作,這是一件艱辛的事情,她先在法文翻譯之後,再以法文翻英文的方式先進行第一次的審訂,並將其中所有關於植物學拉丁文、藥理/病理相關內容同時找了專家與醫師來共同審訂。來信中語婕希望我就書中專有名詞和技術名詞的部分進行審閱,並希望我在「植物精油萃取技術、產物與成分」以及「品質控管的技術與精油的摻假與偽造」部份進行專業的審查,我第一時間就開心的答應她幫這個忙,接下來長達將近一年的合作,我們透過email詳細的討論中文版的用詞以及在翻譯上的細節,終於將這本我認為可能是目前為止我最滿意的精油中文譯作訂稿。


幾天前,語婕把中文版的稿件傳給我並囑咐我幫這本書寫推薦序。我 在想關於法蘭貢博士的專業與成就諸位可以在書中認識他,我只想提出我對精油這個主題的看法。雖然精油國際市場蓬勃發展中,但是在這個產業卻潛藏著不少隱憂,如製備精油的植物來源不一,產量無保障,甚至不符GAP栽培的規範。國際各國於植物精油產業缺乏政府法律法規約束,產品標準缺失。以目前市場使用廣泛的按摩用精油、基礎按摩油為例,市場上產品標識混亂,也有利用化學合成香精冒充天然精油,誇大功效、概念炒作,欺瞞消費者購買。雖然有些國家將化妝品的管理劃分在食品安全生產許可管理範疇(包括化妝品用的植物精油產品),但精油產品相關的安全生產許可以及實施細則仍未公告施行。也就是說植物精油產業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。國際ISO對於植物精油的相關標準有119項之多,從命名原則、產品標準到檢測方法都有自己的規定。但ISO的單方精油標準是不能直接施作於人體按摩、芳香保健產品上,有些品種確定的化學成分定量,會對人體皮膚、呼吸系統、神經系統造成傷害。當然也有些不良的廠商盲目炒作,缺少誠信。精油市場雖在化妝品市場的所佔市場比例較小,但多數商家在營銷上故意隱瞞商品或商家真實信息,誤導消費者購買,且對造成的後果不予以承擔,就會導致用戶不滿意甚至涉嫌欺詐行為。此外,不少 廠商在生產過程中採用石油醚作為提取精油的溶劑,但石油醚存在對人體有害的成分等等,都是影響精油在使用上與產業發展的問題。


上面所提出的問題,在這本「藥用精油學」中都可獲得深入淺出的專業知識,我很高興跟您分享這本已達到翻譯著作中「信、達、雅」境界的好書,也相信您會喜歡。